2011年,2400多家规模印刷企业创造了中国印刷业一半的产值,其占中国印刷企业数量的比例仅为2.4%。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司长王岩镔对此评价道:“规模企业已成为中国印刷业发展的主力军,中国印刷业的集约化程度已大幅提升。”而中国印刷企业的数量,也从十年前的16万多家降至今天的10万多家。
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得益于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重大变革。
2001年年底,中国入世尚未满月,中国印刷集团就开始筹备,印刷业“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历史性变革由此启动。2003年2月,中国印刷总公司、中国印刷物资总公司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单位正式从总署脱钩,组建成中国印刷集团。随后,地方印刷厂分别与所属新闻出版局脱钩,重组成立印刷集团。
经过十年发展,目前中央、省(区、市)以上城市共有12家印刷集团。体制机制的变革给集团带来了活力,以全国第一家报业印刷集团——辽宁新闻印刷集团为例,它已从当年的亏损大户变身为全国百强企业。
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得益于资本市场的风生水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印刷行业只有3家公司上市——界龙实业、陕西金叶和紫江企业。二十一世纪初,粤华包B、永新股份先后上市。自2007年以来,印刷包装企业上市呈“井喷”之势,每年都有企业上市,广博股份、东港股份、劲嘉股份、合兴包装、鸿博股份、中粮包装、丽鹏股份、盛通印刷、姚记扑克、东风股份陆续上市,还有部分国有出版物印刷企业随所属出版集团捆绑上市。
很多企业通过上市筹集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走上了规模发展的道路。上市较早的紫江企业,2002年营收18亿元,十年后的2011年高达82亿元,翻了两番还多。合兴包装通过募集资金在全国推行标准化工厂模式,已经从2008年上市时拥有4家子公司,发展到2012年拥有27家子公司。
更多内容行业动态
从分散经营到规模发展 中国印刷业集约化程度提升
印刷机,瓦楞纸板,模切机,覆膜机,油墨,水印,开槽,胶印,凹印,装订机,切纸机,糊盒机,粘箱机,纸板线,等离子,胶水,热熔胶,喷胶,贴窗机,二片拼接,PE,PP,捆包机,四联,客户云,双片糊盒机,高精度粘箱机,自动供盘,自动码垛,纸箱,彩盒,后道,机器人,钉箱机,贴面机,裱纸机,单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