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联公告
  • 更多内容行业动态

  • 2020大型家电包装全自动钉糊箱解决方案...
  • 全媒体触发
  • 2020江西同乡会
  • 一代鞋王百丽宣布退市
  • 中国制造业即将迎来黄金五年
  • 高速瓦线新标准问世
  • 其实,中国在机器人方面的技术实力相当...
  • 东洋推出可高速印刷、可蒸煮的水性油墨
  • 9类食品接触材料新国标今日正式实施
  • 巴菲特印在了可口可乐的包装上
  • 30家央企争做雄安建设排头兵
  • Landa宣布2017年测试客户名单
  • 快递物流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新引擎
  • 没名没姓的快递单为何令人踏实?
  • 一文读懂两会后最权威的经济研判
  • 2017年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机器人公司是这50家
  • 第24届华南国际印刷展2017中国国际标签...
  • 跨境电商盲点之下如何走出新路子?
  • 包装印刷业未来几年哪些岗位最有钱途
  • 《箱纸板》新标准已发布将于今年7月1日...
  • 达能雀巢联手了
  • 《阿里聚安全 2016 年报》正式发布
  • 零售商们谈未来五年的“新零售”
  • 可口可乐在全球推动130年来最显赫的包装...
  • 阿里“新零售”战略即将宣布 追寻马云“...
  • 未来30个商业发展趋势
  • 可口可乐新包装可以换脸玩嗨了
  • 2017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村电商发展
  • 2017年电子商务必将“有法可依”
  • 2月1日起一批新规新政施行
  • 东莞成中国春节第一空城
  • 纸包装行业的黑科技,可制作任意尺寸纸箱!
  • 上海连和即将发布互联式地板车
  • 2017包装设计5个发展方向
  • 2016年中国物流业大事件
  • 《世界品牌500强》揭晓,中企36家入围
  • 三部门联合发布 《电子商务“十三五”发...
  • 十大新变化与新机遇-解读2017年中央经济...
  • 潘通发布2017年度色彩(附历年年度代表色)
  • “菜鸟”推出智能包装算法,纸箱厂一年...
  • 201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 得废纸者将“得天下”,废纸逐渐成为企...
  • “双十一”是每个商家躲不过的“劫”
  • “2016中国物流十大年度人物”揭晓
  • 休闲农业7000亿大蛋糕
  • 2016双十一
  • 15省发布2016年企业工资指导线
  • 微信Webike要做共享单车
  • 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
  • 工业机器人市场再创新高产业发展仍需保...
  • 国内包装印后市场三大发展趋势

           世界领先的电脑辅助3D设计工作站、现代化的管理和MRP系统、优秀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高资质的创新中心……这不是一家印前公司,而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印后装订和包装机械制造公司——德国HORAUF-浩友夫公司。一直以来,印前领域被人们认为属于高新产业,而印后作为印刷的后道工序,却被认为是产业链中自动化程度最低的环节。但是今天,随着数字化浪潮的轮番洗礼,这一切在发生变化。

        日前,《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到了德国HORAUF在国内的全资子公司浩友夫(上海)机械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祝可峻。作为这家国际闻名的印后行业翘楚在国内的掌门人,祝可峻表示,我国印后领域产品的设备制造和应用水平在快速提高,在国外设备的引进方面,正在由单纯进口逐渐转变为在国内组装,在提高效率、提高自动化、数字化技术应用等方面都进步显著,并展现出多样化、数字化以及人工减量化三大发展趋势。

        别以为书刊、文具、包装分属不同的行业,在生产上却有着共同之处。近年,随着技术的突飞猛进,“一机多能”让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不同产品实现了用相同设备生产。祝可峻解释道,之所以可以实现,一方面源于来自国外机器的技术平台的优越性,另一方面,这种“一机多能”的趋势也是顺应国内市场对跨界生产需求的结果。

        这是和国外市场最大的不同之处。由于国外市场细分程度高、分工明确,所以国外设备在被引进后,应当在其原有设备的技术平台上,针对国内市场的情况和国内客户需求对接后开发出适合国内市场需要的配套附加装置。祝可峻一再表示,对于装订和包装企业来说,买一台设备不单单是要求速度快、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要可以实现产品的多样化。这就对印后设备的多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德国HORAUF-浩友夫公司为例,在2008年进驻中国后,针对国内“订单量大,产品种类多”的市场需求,特别打造了“一专多能”的高速糊壳机系列产品。所谓糊壳机,是主要应用于精装书、文具制品和盒子等精品外壳制作的设备。“专”主要体现在设备速度高、稳定性好,对客户来讲体现最大的优越性是生产效率、产量得到提升。“多能”体现在对传统糊壳机适用范围的拓展上。祝可峻回忆,过去国内传统糊壳机大部分只能用来糊精装书的书壳,而且最初基本上都是用手工和半自动设备制作,近几年才逐渐过渡到使用一些国产设备。而今糊壳机的适应范围有了跨界式的拓展,不仅仅能做精装书,还可以应用到笔记本、日记本、文件夹、相册、台历架等文具制品以及各类包装中,并在全自动化程序下工作。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只要在原先的本机上加入各种选配装置后,可以跨领域生产多种外壳产品的糊壳机就应运而生了。

        从观望到普及数字印后还要走多久

        “印后数字化概念的提出从开始被关注,进入萌芽状态,到越来越多人讨论,从设备展出,到有人开始购买使用,这一路走来,仅仅用了三五年时间。”虽然印后的数字化进程和印前、印刷尚存在差距,但是祝可峻认为,对于印刷制品生产的完整流程来讲,当出现设备升级改造需求时,一定会一个个环节从头到尾的打通,印后在最后也可以理解。虽然是最后一个渗透进入的环节,但也意味着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更大。印后涉及设备种类繁多,包装形式多种多样,因此要将印后设备整体进行数字化升级,形式更丰富,经历的过程也将更长。

    同时,祝可峻指出,从印前到印后,虽然都是数字化,但是不同环节的含义也不同。生搬硬套印前数字化的发展过程并不适用于印后。他举例说,同样的时间,可以实现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的爆发性普及,但不意味着同样可以实现数字印后的广泛普及。而且数字化和自动化是有区别的,自动化目的是提高效率,数字化是针对原来的单一、大批量品种实现多品种、小批量。

        数字技术渗透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的成熟与完善程度,另一个方面则是取决于市场。目前个性化需求成市场主流,如果普及速度快的话,对数字化设备的呼声也会随之越来越高。以上两方面结合得好,则更会加快这种渗透速度。

        由多到少印后解放出更多人工

        人力成本上涨近年对高自动化印后设备的推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了解,自动化印后设备在国外应用广泛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外人力缺乏,这为其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国内在这方面和国外环境有着较大的不同。祝可峻说,这是不言而喻的,这个观点很早就有共识。以往工人好招时,企业情愿用人,不购买设备,这造成了我国印后领域设备应用水平和自动化程度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但现在工人工资增高、适龄工人数量降低、新一代工人技能和工作风格都与以往开始不同,企业就更愿意利用高自动化和数字化的设备来进行高效和高附加值的工作。这为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提供了机会。印后设备的升级换代、推陈出新正得益于此。而印刷企业无论是主动接受还是被迫接受,都在进行着这样的转变。

        虽然数字在印后渗透的时间不能下定论,但是一定会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祝可峻预测,也许到了最后基本上所有能够靠机器来代替的都会代替,未来印后车间再不是企业中用人工最多的地方,而是设备一字排开的场景,以机器为主来干活。那么节省出的人工做什么呢?祝可峻认为,未来工人除了主要是负责机器的操作维护保养外,将主要制作特殊复杂工艺、高品质要求的手工精品,“未来在印刷包装行业,手工制品也将成为高价值的奢侈品!”祝可峻畅想道。

    印刷机,瓦楞纸板,模切机,覆膜机,油墨,水印,开槽,胶印,凹印,装订机,切纸机,糊盒机,粘箱机,纸板线,等离子,胶水,热熔胶,喷胶,贴窗机,二片拼接,PE,PP,捆包机,四联,客户云,双片糊盒机,高精度粘箱机,自动供盘,自动码垛,纸箱,彩盒,后道,机器人,钉箱机,贴面机,裱纸机,单面机
    四联网:四联|印刷机|后道|彩盒|纸箱|糊盒机|模切机|瓦线|捆包机|纸板线